yl23455永利官方生物工程专业自1999年首届招生以来,已有近20年的办学历史。随着学科的发展,公司生物工程专业在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物质分离、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办学思路,成为省内领先、国内有影响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于2002年被列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获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在2015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参评院校第一名,同时在大学网2013年发布的《中国大学最爱的本科专业排行榜》中,该专业被评为全国278所开设该专业高校中的培养实力第一梯队高校(10所)之一。近5年的建设周期中,在团队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及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效。
1. 实现专业团队队伍质与量的提升,形成了一支崇尚师德、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学历层次高、富有生机和创新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内培、外引”、以“传帮带-入校企-广引进”模式引进专任教师。目前,本专业教师数量已由申报前17人翻倍增加至35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6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高达91%,生师比为9:1。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8人,拥有各级各类人才称号或社会团体兼职的教师达21人,占总教师63%;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江西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人,江西省杰出青年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1人,7名青年教师获批校未来之星称号。本专业教师在学术舞台上十分活跃,在微生物学、菌物学、药理学、药学等学会分别担任全国学会理事、省级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加强了与学术界专家学者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教师为社会服务意识与水平。
2. 构建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打造信息化教学资源体系,将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专业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的资源优势,通过产学研相融合的方式,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创新设计“631”个性化人才培养路径,即针对60%、30%以及10%左右的学生,分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学术精英以及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囊括生物工程领域“上、中、下游”知识体系的3个课程群及3个教学团队;整合现有信息化技术、网络课程资源,打造了一批涵盖教学全过程的在线教学课程,促进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转变,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新态势;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和课程思政教学的组织能力,同时要求教师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本专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中,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3.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资源立体开放共享。在原有2套1000升、500升至50升全自动发酵罐车间的基础上,2016年投入300万元、2020年投入200余万元建成一条多功能发酵提取生产线以及实现了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提升改造,新增包括全自动卧式灭菌锅、三层叠加振荡培养器、四联发酵罐、落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冷冻干燥机、厌氧机械搅拌玻璃发酵罐等一系列设备,按照工科实验室要求高标准改造建设了现有实验室,实现了从发酵生产到发酵后处理的全套工业化生产,保证了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针对校内外实训基地,打破学院、专业、课程的壁垒,建起集教学、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等功能为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立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实验室网络全覆盖,使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更加便捷与高效。
4. 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公司产品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创新设计“631”个性化人才培养路径、重塑专业知识构架、开展网络教学新模式、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改革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等系列公司产品改革,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近5年教学模式改革与探讨,本专业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承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12项、市厅级23项,发表教改论文57篇。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挑战杯和创青春等多项活动中成果突出,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45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1项和校级32项;获“互联网+”国家铜奖1项,“全国大学生白酒品酒技能大赛”国家级优秀奖1项,省级奖7项和校级奖13项;薛乐乐同学在2017年全国农林水高校第一届党建论坛荣获一等奖,在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本专业学生获得两项金奖的佳绩。
生物工程专业在近20年的办学中,构建了“学科与专业、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格局。采用“3 + 1”模式,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并与地方产业发展相衔接,形成双赢格局。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饲料、食品、医药、轻工、农业科技等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继续从事生产、研发、管理等工作,就业去向遍布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地方基层等。学生毕业5年后,70%以上的从业人员成为所就职行业的技术、管理骨干。自2002年首届毕业生至今,已涌现出许多在企事业单位担任项目、部门负责人,成为中坚力量的优秀毕业生。在专业与学科的协调发展中,2017年生物工程一级学科获批硕士授权点,填补了我省该学科没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空白,2018年生物工程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优势专业建设点,并于2020年验收优秀,同年生物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获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受理。